東營警事兒|張鵬:掃黑戰(zhàn)線上的一把利刃  

2019-08-27 15:10:00 來源: 大眾網東營·海報新聞 作者: 唐夢琳 王乾 李乃馨

  今年39歲的他,從2002年畢業(yè)進入東營公安隊伍,到現在,做警察的日子已占據了他近乎一半的生命軌跡。對勢不兩立的違法犯罪分子而言,他是不可小覷、不想面對的勁敵;對共同奮斗的戰(zhàn)友而言,他是敢打敢抗、忠勇無畏的真漢子;對攜手同行的家人而言,他是聚少離多的日子里最牽掛的那道身影……他就是東營市公安局東營分局掃黑戰(zhàn)線上的民警張鵬。

  為查案 5個多月跑了12個省市

  2015年10月份,東營公安分局決定從全局范圍內抽調政治素質高、業(yè)務能力強的優(yōu)秀民警組建“打霸治痞”專案組,而張鵬則在其中擔任內勤組組長。

  提起“內勤組長”,大部分人認為就是整天坐在辦公室里,抄抄寫寫,統(tǒng)計數據之類的工作,是一個日曬不著、雨淋不到的舒心工作。而對涉黑涉惡案件而言,“內勤組長”則把握著整個案件組織架構的所有材料,需要從紛雜繁瑣的材料中尋找蛛絲馬跡,為下一步案件偵查摸清線索,是整個案件中不可或缺的中樞系統(tǒng)。

  2015年底,東營分局刑偵大隊打霸治痞專業(yè)隊收到多名群眾舉報涉黑線索:一伙人在東營三村收取保護費。專案組經認真梳理、分析和研判后,以吳長偉為首的黑社會性質組織漸漸浮出了水面。張鵬與專案組的民警們一起深入群眾調查取證、搜集證據材料、跟蹤嫌疑人深挖窩點、到全國各地獲取證據……經過長達6個月的秘密經營,吳長偉黑社會性質組織違法犯罪事實等情況被相繼摸清。

  “吳長偉這個案子涉及人員廣、取證難度很大,可以說我們用了5個多月的時間跑了近半個中國。”輾轉遼寧、黑龍江、內蒙古、安徽、浙江、廣東、上海等12個省市,張鵬的足跡遍布各地!坝∠笞钌畹囊淮问窃跂|北,我們幾個人在車上輪班值守盯嫌疑人,當時室外零下30多度,為了防止嫌疑人警覺我們都不敢打火,只能抱了好幾床被子到車上窩在里面,那種冷至今難忘。”

  手術后3天就重返戰(zhàn)場 當警察是無悔的選擇

  2018年3月,民警在處理一起案件中發(fā)現線索,以李某某為首披著公司合法外衣的特大“套路貸”黑社會性質組織的“3.01”涉黑案浮出水面。

  該案涉案人員六千多人,待偵查的物證滿滿幾車。張鵬在此案中擔任外勤組組長,面對案件前期未經營、涉案線索雜亂、涉案人員眾多、涉及套路貸新型犯罪等難點,他主動到外地拜訪同行求教套路貸偵辦技巧、到銀行調取一萬多頁客戶資料、查扣假章500多枚并逐一提樣和鑒定……

  時間緊任務重,張鵬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地緊追猛趕,眼看著案子就要移訴了,他卻因急性闌尾炎突然倒下了,面對打針一個多星期或者住院手術4、5天的選擇,張鵬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手術,手術后他身體極度虛弱,醫(yī)生告誡他的身體狀況需住院好好休息,否則可能引起其他病狀。當時正值“3.01”專案臨近移訴關鍵時期,張鵬躺在病床上卻仍記掛著大量未處理的卷宗,手術后僅3天,他不顧家人的勸阻,撐著還沒脫離虛弱期的身體回到了崗位上。他說:“正是用人的關鍵時刻,我去參與工作多少能為其他同志分擔一點!

  張鵬撐著病弱的身體,打著繃帶仍舊繼續(xù)加班,術后不能久坐,他就站著繼續(xù)辦公。他的舉動感染了專案組其他警員,大家連續(xù)加班,咬牙猛干,終于將十萬多張案卷、一千多張光盤整理出來,如期轉交給檢察院。

  刑事拘留34人、移送起訴31人,扣押車輛38臺,扣押、查封、凍結資金累計400余萬元,成卷宗500余冊!3.01”涉黑一案共破獲刑事案件200余起,一個嚴重擾亂東營城市金融秩序的社會毒瘤被徹底消滅。

  “近在咫尺難相見,老人兒女難照顧,其他家事拋一邊,一心只為保平安。”這句話成了許多“雙警家庭”的真實生活寫照,而張鵬就是其中的一員。

  張鵬的妻子是一位基層民警,工作也是雜亂而繁重,家里尚有年幼的女兒需要照顧。為了盡快偵破案件,張鵬和妻子商量后,他暫時“放棄”了家庭,由妻子獨挑重擔。明明離家只有十分鐘的路程,他卻一個多月沒進過家門,連睡覺都是在辦公室,與妻子只能在捎東西時匆匆見一面,連上小學的女兒都無暇照顧,錯過了孩子最關鍵的成長期。

  “我最對不起的就是女兒,從來都沒有陪過她!泵鎸ΩF兇極惡的犯罪分子敢打敢拼的那個真漢子卻在說這句話時淚濕了眼眶。

  在記者問及成為一名警察有沒有后悔過,張鵬堅定的說:“當警察是我從小的夢想,雖然工作又忙又累,但我從不后悔!泵孔カ@一個嫌疑人都會有成就感,每破獲一個案子都會由心底感到開心,我想這大概就是樂在其中吧。

  “我的工作并沒有那么偉大,踏實的辦好每一件案子就夠了!边@簡單而又鏗鏘有力的回答,是張鵬的承諾,也是無數東營公安民警的責任和擔當。(文/唐夢琳 王乾 視頻/李乃馨)

初審編輯:向玲

責任編輯:鮑梓欣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