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珍:漫灑丹心綻芳華

2024-12-31 15:41:01 來源: 海報新聞 作者: 陳亞瓊

圖片

  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青春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它有希望有夢想,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追逐屬于自己的那一束光。

  我生長在一個偏僻的小鄉(xiāng)鎮(zhèn),我的父母都是共產黨員,媽媽是方圓四五十公里唯一的鄉(xiāng)醫(yī),印象中無論嚴寒酷暑,經常是剛想坐下吃飯,一個電話就提著藥箱匆匆出門了,爸爸工作也是忙忙碌碌,我和弟弟妹妹經常被鎖在家里。那時我經常噘著小嘴埋怨媽媽,你怎么不管我們了呢?這時媽媽總會把我抱到懷里告訴我,媽媽是醫(yī)生,治病救人是我的工作,長大了你就會明白幫助了別人你也會感到很開心的。慢慢長大的我,也漸漸理解媽媽,耳濡目染,學醫(yī)為我的青春之路點亮了燈火。

  2003年,我懷揣著自己的夢想,走進了利津縣中心醫(yī)院。每次上班前,媽媽總會叮囑我,一定要視病人如親人,病人走進醫(yī)院心情大都不是愉悅的,除了擔心就是害怕,如果醫(yī)務人員再態(tài)度不好,猶如雪上加霜,他們會更加無助。媽媽的話,我聽在耳里,記在心上。無論在疾病種類復雜的內科,哭鬧連天的兒科,緊急危險忙碌的急診科,還是令人聽及緊張的手術室,二十年多來,無論面對怎樣的病人,遇到怎樣的情況,我都嚴格要求自己,雖然個人渺小,我卻會付出最大的努力!

  那是一個炎熱的6月,剛剛交完夜班,準備去學校參加孩子的親子活動,這時急診的警報又響了,同事們都在忙,我說,趁還沒換衣服,我去吧,邊說著邊跑上了急救車。一路顛簸來到了村子里,我和產科同事飛奔到她家,那是一個早產兒,她的媽媽是位精神病患者,當時孩子躺在地上,全身青紫,還連著臍帶,沒有一個人敢去動他。我們迅速的打開無菌產包,一邊處理臍帶,一邊搶救孩子,清理呼吸道,吸氧,心臟按壓,建立靜脈通道,我用被子包起孩子,跑上救護車,感覺繃緊了身上的每一根弦,一路不停地做著心臟按壓,人工呼吸,一分一秒也不敢耽擱。當看著孩子青紫的小臉漸漸變得紅潤,聽到他發(fā)出第一聲啼哭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這個班加的值!我在孩子家人的淚光中看到了感激之情。當把孩子送到兒科,匆匆趕到幼兒園時,女兒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角落里,看到我后哇哇大哭,媽媽,你怎么才來?我緊緊地抱著孩子,想起了我小時候,我又把當時媽媽和我說的話對孩子說了一遍,我不知道她能不能聽懂,只是把我抱得更緊了。

  對父母的虧欠更是無以言表,2021年冬天,爸爸的腰椎做了手術,一躺就是三個月,而這三個月幾乎都是媽媽一個人忙里忙外的照顧爸爸,年紀大了,又加上連日的疲憊,媽媽不慎摔了一跤,頭上磕出了十多厘米的口子,為了不打擾到我工作,她冒著大雪,悄悄地去醫(yī)院縫針,又獨自一人去做了CT,在醫(yī)院工作的我竟全然不知。后來,當我知道此事愧疚的站在媽媽面前時,媽媽只是笑了笑說,我們現在還能照顧的了自己,你要做好本職工作,對得起那份信任,擔得起那份職責。

  當新的一天開始,脫下生活,穿起責任,去履行白衣天使的義務,我覺得,這更像是一顆星,見過午夜的月亮,聽過心碎的聲音,遭受過不解的指責。但,我更記得,我見過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聽過最幸福的聲音,我道別過最快樂的笑臉,更見到過希望的顏色。正是因為我目睹過這一切,我更加明白生命的可貴,工作的使命,也更加珍惜身邊的每個人,縱使路漫漫,我也會一直向前! (來源:理響東營)

初審編輯:唐夢琳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