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口紀事(29) | 一塊月餅的傳奇

2023-09-26 14:35:31 來源: 大眾網(wǎng) 作者: 馬寶濤

  馬寶濤

  從來沒有哪座城市,對一塊月餅如此鐘情。

  它的名字,叫“機廠月餅”,聽上去并不華麗。但在東營,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尤其是每年中秋,幾乎全城共品,從商場超市到街頭地攤,呈“一餅獨大”之勢。許多人甚至不惜舟車勞頓,跑幾十、上百公里路,在窗口排隊幾個小時,只為那一口“機廠月餅”。

  在網(wǎng)絡物流如此發(fā)達,產(chǎn)品同質化如此嚴重的今天,這聽起來,很像一個傳奇故事。然而,這個故事一講四十余年,物質匱乏年代如此,今天依然如此。

  一

  這枚小小的月餅,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1979年,“春天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人們心中鼓動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安坏燥?,更要吃好”,越來越由追求變成現(xiàn)實。

  彼時,東營尚未建市。在黃河入??诿C{}堿灘上,人們手抬肩扛,建起共和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彼時,吃食堂是所有老石油人共同的記憶。1979年8月17日,原勝利石油管理局總機械廠食堂師傅李延祿接到一個任務,與其他四位同事一起,去淄博張店糕點廠學習月餅制作技術。

  學成歸來,距離中秋節(jié)還有一個多月,李師傅們初試身手,第一批“機廠月餅”誕生了。初始版的機場月餅只有兩種餡,什錦和紅豆沙。

  那個年代,人們還沒有條件敞開肚皮大快朵頤。一塊月餅,切成四瓣,每人一瓣。就是這四分之一塊月餅,成為那批職工當年最難忘的美食記憶。在那個還沒有網(wǎng)絡的年代,“機廠月餅”靠著職工的口口相傳,一夜成名,成為每年中秋節(jié)職工最期盼的美食。

  為了改善月餅等糕點的制作條件,工廠第二年專門建起了糕點房。

  人們對吃的探索,從未止步。為了完善月餅的制作工藝,李延祿和同事又多次去外地學習。在隨后的幾年時間里,新的原料、工具和制作方法等被逐漸添加進來,開發(fā)出以酥為特點的蘇式月餅、皮薄餡大的廣式月餅、咸甜相加的滇式月餅。

  作為企業(yè)內(nèi)部食堂生產(chǎn)的糕點,最初,“機廠月餅”僅在過節(jié)時供內(nèi)部職工憑票購買。后來,在油田其它二級單位來參觀學習時,作為禮品贈送。隨著品嘗人數(shù)的增多,“機廠月餅”聲名遠播,每年中秋節(jié)前,油田內(nèi)部及外單位的訂單,如雪花般涌來。

  后來,東營市成立了,石油工人及其家屬,是東營市民的主要構成部分?!皺C廠月餅”隨著社會流通走出油田,進入萬千家庭。

  直到2007年,總機械廠改制為勝利油田勝機石油裝備有限公司,原總機械廠大食堂更名為生活服務中心,公司將自產(chǎn)月餅正式注冊為“勝機”商標。與此同時,大大小小的糕點企業(yè)和商戶,紛紛上馬“機廠月餅”,只是商標不同。僅機廠小區(qū),現(xiàn)在就有十余家商戶掛著“機廠月餅”的招牌。

  歲月更迭,大牌月餅走上全國百姓餐桌,擠占著其他品牌的市場空間。但在東營,“機廠月餅”這個泛化了的地域品牌,不但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反而銷量逐年走高,成為網(wǎng)紅食品。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用來形容“機廠月餅”,再合適不過了。

  隨著中秋節(jié)的臨近,再次喚醒東營人關于“機廠月餅”的美食基因,勝機牌“機廠月餅”“官方”銷售網(wǎng)點再次門庭若市。當你走到勝利油田勝機石油裝備有限公司,遠遠地,如果看到有人在排隊,那兒就是月餅銷售窗口了。后邊排隊的人伸長脖子翹首觀望,窗口里邊的工作人員忙不迭地裝兜、算賬,似乎時光一下回流40年。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排隊買“機廠月餅”,對東營人,似乎成為一件頗有儀式感的事情。

  幾十年不變的好口碑,首先緣自手藝傳承。大食堂幾經(jīng)換人,對工藝、管理、標準的嚴要求從未改變,這里從選材、工藝,到衛(wèi)生條件都形成了嚴格的規(guī)范和標準。比如五仁月餅餡料調(diào)制,整個核桃仁需要掰成均勻的八瓣,拌餡時還要保證每一個果仁的完整且均勻分布。每年七八月制餅高峰期,工作人員要從每天早上六點干到晚上十一二點。即便如此,一天也只能生產(chǎn)幾百斤月餅。產(chǎn)量低,人也累,但他們從未放棄過手工制作。

  也有人認為,對國企的信任,是“機廠月餅”長盛不衰的一大原因。包裝紙上“石油裝備”四個字,透露出財富和霸氣,能讓人瞬間打消對食品安全、偷工減料的顧慮,“是來自體制內(nèi)的月餅,讓人放心。”

  守正,也在創(chuàng)新?!皺C廠月餅”從最初的兩種餡兒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形成了漿皮、酥皮和糖醇三大系列三十多種口味。除了傳統(tǒng)的豆沙、棗泥、五仁餡,還推出了紅酒蔓越莓、巧克力榛子、香辣牛肉等新式口味。

  包裝簡單,是“機廠月餅”的最典型特征。在當年“機廠月餅”面世之初,一直為散裝,后來有了包裝,也僅僅是一層油紙,每斤月餅四枚,用一張油紙卷成一骨碌。幾十年來,這樣的包裝從未改變,市面上,所謂高端月餅的過度包裝廣受詬病,而機廠月餅這一層薄薄的油紙重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僅減少了浪費,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更成為一種“標簽”。在東營,各種品牌的“機廠月餅”,無不延續(xù)著這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極簡風。

  

  中秋佳節(jié),被中國人賦予了團圓的意義,月餅作為實物紐帶,具有無可替代性。但探尋機廠月餅的傳奇密碼,絕不能只停留在果腹層面。

  人的味蕾是有記憶的,任何一種烙在記憶深處的味道,都是一種情感的紐帶。比如媽媽做的手搟面,并不一定多么美味,但到何時何地,都回味悠長,撫慰心靈。人們身處異鄉(xiāng),一塊家鄉(xiāng)的棗糕、一個家鄉(xiāng)的煎餅果子、一碗家鄉(xiāng)的糝湯,往往能夠喚起思念之情。這種情感不僅僅是對食物的懷念,更是對故鄉(xiāng)、親人和童年的懷戀。有時,還承載了一段記憶的回響,每一口都帶著無限的甜蜜和溫馨,伴著歡聲和笑語,熔鑄成生命歷程中難以抹去的一個片段。

  中國是一個飲食大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大、民風民俗不同,形成了地方風味、著名流派。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讓你聽到地名就知道該去吃什么,比如濟南把子肉、棗莊辣子雞、青島啤酒、周村燒餅、德州扒雞,僅小小的寧津縣就有聞名遐邇的三種名小吃,民謠朗朗上口:長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驢肉上保店。

  一座城市,一種味道,一股鄉(xiāng)愁,一份向往,它連綴著一個人的成長歲月,承載著一座城市的集體記憶,涵養(yǎng)著古老厚重的城市文脈。在勝利油田,當年的“老石油”,如今多已退休,“油二代”、“油三代”,成為企業(yè)骨干和新生力量,因油田而誕生的東營市,自然也氤氳著機廠月餅營造的美妙氣氛。

  簡單的油紙包裝,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口感,機廠月餅傳承的不僅是本身的“老樣子”和“老味道”,更是代代相傳、年久歲深的城市情懷。

  近日來,電商主播李佳琦在直播間點評粉絲的言論,意外引發(fā)一股老國貨品牌的促銷熱潮,相關話題多次登上熱搜榜單。蜂花、郁美凈、蓮花等老國貨相繼出圈,一眾消費者紛紛涌進各家品牌直播間,用真金白銀為國貨品牌表達支持。這種支持,何嘗不是喚醒了一代人的記憶,延續(xù)了一代人的情懷?

  老國貨老品牌如何將流量變“留量”,“機廠月餅”為其做了一個小小注腳。

初審編輯:趙靜

責任編輯:馬寶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