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諾,堅守一生——第八屆山東省道德模范提名者楊樹慶

2021-12-20 17:23:31 來源: 大眾網(wǎng) 作者: 李文潔 陳子昊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 李文潔 陳子昊 東營報道

  “樹慶啊,你就是我閨女。”在東營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東城街道金水北區(qū),因病臥床的老人王秀華對甥女楊樹慶飽含深情的說。

  你用青春守國,我用青春護家

  今年83歲的王秀華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1951年1月,14歲的王秀華參軍入伍,參加抗美援朝,1954年年底回國。1958年,王秀華在沈陽執(zhí)行任務時負傷,第三、四腰椎骨骨折,腰部軟組織挫傷,1969年從齊齊哈爾203醫(yī)院退伍后,回到老家丹東市在棉織二廠職工醫(yī)院做了一名全科大夫。

  由于腰椎損傷,王秀華只能常年靠拐杖行走,一生未能成家。丹東地處東北,冬天異常寒冷?紤]到王秀華獨自一人生活,無人照料,1978年剛滿18歲的楊樹慶在與父母商量后,決定遠赴丹東照料王秀華。

  “我要照顧她一輩子!睆男顦鋺c便被王秀華的英雄事跡和英雄氣概沁潤、感染著,她視王秀華為親人,更是英雄!八褪俏业陌駱,她曾教育我,要好好工作,報效祖國!睏顦鋺c說道。

  一句承諾一生不悔,把愛當習慣

  丹東的生活很艱苦,楊樹慶克服了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無微不至地照料著王秀華。王秀華再也不用為生火做飯發(fā)愁,再也不用在刺骨的冰水里洗衣服,再也不用在生病時無法倒水、拿藥……。棉織二廠倒閉后,楊樹慶帶著王秀華回到了老家東營。楊樹慶靠做衣服和向7個兄弟姊妹借來的錢,在金水北區(qū)買了一套小戶型,從此她和王秀華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家。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眼間,楊樹慶的頭上也有了白發(fā),冠心病和腿疼一直折磨著她!懊妹妹看蝸砜赐覀z,都勸我把姨媽送到老年公寓。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會堅守當年的承諾,就要一直照顧她,相互陪伴生活!睏顦鋺c說,她是王秀華唯一的家人,自己和姨媽這幾十年的感情旁人無法體會。

  “不是沒有想過結婚,可是我自年輕就拖帶著這么個老人,誰愿意要我們娘倆呢?”楊樹慶淡然一笑。為了那句承諾,為了一生的仰慕,她放棄了一生的幸福。朋友們更是勸她:“楊樹慶啊,你說你這一輩子干了啥,沒有什么成就,天天跟一個老人在一起你不夠勁嗎?”面對眾人的不解,楊樹慶總是付之一笑:“我個人做出了犧牲,但是比起她做出的犧牲和她犧牲的戰(zhàn)友們,差太遠了,我無怨無悔。”

  德不孤必有鄰,愛心來敲門

  “她以前總給我講她的戰(zhàn)友們,他們犧牲在戰(zhàn)場上是多么的可憐,跟他們比,自己已經(jīng)很幸福了,每回跟我說的時候她眼里都掛著淚,F(xiàn)在日子好了,像她這樣的老人應該受到照顧!睏顦鋺c說,這么多年都習慣了,這輩子就放不下她了。

  王秀華如今癱瘓在床,太多的艱難,以前只有楊樹慶自己默默承受,后來鄰居也經(jīng)常過來幫襯,也有很多志愿者來幫忙并贈送藥品。東營市殘疾人聯(lián)合會和東營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退役軍人主管部門在了解情況后,也送多次來到家里看望王秀華并送來了許多生活物資。

  “一直以來,政府照顧我們,社區(qū)也幫助我們,社區(qū)里的志愿者經(jīng)常來幫忙,一些志愿服務團隊也常年來看望我們!睏顦鋺c說,自己和姨媽很感激大家的幫助,這些好都記在心里。而這樣一份感恩,也促使她自覺地融入到了社區(qū)志愿服務活動中!吧鐓^(qū)幫了我們那么多,我個人生活條件和能力也一般,能在小區(qū)里幫大家做點事,盡自己的一份心就很知足!

  堅持七年公益,做好家門口“小事”

  面對社會各界的關愛,楊樹慶也用自己的方式回報著社會。七年來,楊樹慶利用自己有限的時間參加到了金水社區(qū)“金水大媽”的志愿服務的隊伍中,在疫情防控、垃圾分類等活動中都有她默默付出的身影,雖然都是一些簡單的事情,但楊樹慶從來都是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

  “干不了多么大的事情,也就是跟著大家巡邏、發(fā)發(fā)單頁,打掃打掃衛(wèi)生!睏顦鋺c說,如今自己也一直堅持著干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有時趁天不亮,她就到小區(qū)中巡邏一會,再趕緊跑回家給王秀華準備早飯,換洗尿布,“自己也沒啥大能耐,能在家門口為大家做點事,就覺得心里踏實。”

  一句最樸實的話,傳遞最純真的情。如今的楊樹慶,依然用默默堅守,做著最普通的“小事”,書寫著人間“大愛”。

初審編輯:趙靜

責任編輯:馬寶濤

相關新聞